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炒股问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财都网2023-01-01 01:53:06财都小生

非同寻常的七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1)

来源:【农民日报】

​曾记否?烈日下,农民背着农药喷桶打药,声音吱呀作响;丰收时刻,人们在田间弯腰收割,时不时起身捶捶腰板……

看今朝,农用无人植保机从农田上空轻灵飞过,每小时均匀喷防上百亩;大型收割机一字排开,齐刷刷驰骋在田野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增长了7个百分点。

这7个百分点沉甸甸的,分量十足。它意味着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在世界上已经从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意味着我们度过了不寻常的十年。这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金色十年,也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仓的十年。从山川平原到江河湖泊,时光流淌中,中国农业的科技创新印记一笔一画镌刻进农产品的枝叶纹理,创新成果在辽阔土地上开花结果。

生物育种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着力夯实种质资源这个育种的战略性基础,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家底日趋丰厚。

十年来,我国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农业用种得到有力保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超优千号”超级稻——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多次创造水稻高产世界纪录,闻名遐迩。它创造了中国水稻的超级神话,让我们的“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还有助于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济麦22”“新麦26”等一批优质小麦品种近20年平均单产增幅全球领先。此外,节水抗旱小麦、机收籽粒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一大批优良品种陆续涌现,大幅提升了我国种业科技竞争力;“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了杂交水稻高产与优质、早熟难协调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瓶颈……一颗颗中国好种子,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粮食安全。

目前,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水稻、小麦等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水稻亩产较世界平均水平高70%;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基本健全,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成功克隆调控作物高产优质、营养高效以及抗赤霉病、抗稻瘟病、抗稻飞虱等等一批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基因。作物育种研发实现了由局部创新向“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整体跨越。

随着生活条件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十年间,我国畜禽、水产、蔬菜等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烤鸭成为外国运动员最喜爱的中国特色美食之一。作为制作这道著名菜肴的唯一原料鸭——北京鸭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胸腿肉率、出肉率等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目前控制我国市场的外国品种。

去年底,我国自主培育的“圣泽901”等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审定,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此实现零的突破,攻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自主产权的“京红”“京粉”蛋鸡,“京海黄鸡”“华西牛”等系列商业品种也相继培育成功,推动我国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75%,打破了国外畜禽品种长期垄断格局。

“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华海1号”“长丰鲫”“绿盘鲍”等水产养殖新品种,口感软糯的世界第一个二倍体马铃薯概念性品种“优薯1号”,味浓甜、品质佳、商品性好、较耐贮运的油桃新品种“中油桃4号”……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可以洞见农业科技成果的高速发展。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绿色兴农唱响主旋律

近年来,我国成功研制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装备,量产200马力级拖拉机,广泛应用10公斤/秒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设施大棚、智能温室等不断改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智能植物工厂、集装箱生态养鱼、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等越来越常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不复存在,科技赋能推动了“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25%,较“十二五”末提高7.43个百分点。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无人耕地整地、小麦无人播种收获、水稻无人机插等技术广泛应用;农业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灾害监测预警、产量评估、农业环境要素监测。如今,智能农业让手机种田、云端种地屡见不鲜,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科技翅膀”。

智能农业装备长足发展,特种装备也发展迅猛。田地上空飞行的植保无人机早已见怪不怪,超低容量喷头及精准施药技术、撒施天敌昆虫专用载具及自控释放技术等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绿色始终是农业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农业的绿色变革徐徐展开,“绿色兴农”的主旋律在祖国的田间沃野唱响。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显示,2012至2020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3.46提升至76.91。农业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绿色引擎”。

秸秆综合利用率87.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6%,农膜回收率80%……现在,农业废弃物的“地位”翻天覆地,成了家家户户抢着资源化利用的宝。精准变量施肥、水肥一体化、农药高效低风险利用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BT农药、绿僵菌等高效低风险农药的研发,使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围绕东北黑土地保护、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治理等重大问题,我们构建了黑土地有机质恢复与地力提升、旱区雨水集蓄利用与节水灌溉等技术体系,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推广保护性耕作7000余万亩,耕地保育成效十分显著。

十年间,我国绿色增产增效模式蓬勃发展,集成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发展了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猪-沼-果”等绿色生态循环模式,示范区增产显著,最高可达44.7%。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百姓餐桌更安全、更营养

民以食为天。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营养、要健康、要均衡,从传统“粮食观”到“大食物观”的转变,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对食物“优质安全”的更高追求。

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限量标准更加完善,质量安全实现全程控制,典型化学污染物、黄曲霉毒素等重要污染物可实现精准识别、高灵敏检测和定性筛查。此外,农药微量分析理论、检测技术和残留风险溯源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成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

在满足优质营养产品需求方面,我国创新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研发了主要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调控技术,功能食品原料品质也有了严格的评价体系,为满足人民对于优质营养农产品的需求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比十年前,百姓餐桌上更安全、更营养,也更琳琅满目。中式传统风味腌腊肉制品现代加工工艺的研发将南方农家特色美味推向天南海北;花生低温压榨制油与饼粕蛋白粉联产技术破解了传统高温压榨工艺存在的油营养损失重、原料浪费严重及附加值偏低等突出问题;冷鲜肉精准保鲜数字物流关键技术等农产品数字物流模式的创新,使“抱着火炉吃西瓜”成为寻常事……

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瓶颈的突破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也托起了人民群众的“舌尖幸福”。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十年犹如弹指一挥间,虽短暂却极不平凡。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让我们拥有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更多农业科技由“跟跑”向“并行”“领跑”转变。现在,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期待下一个十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迸发更绚烂的火花。在世界的东方,创新的“中国种子”已悄然种下,静待发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刘趁

本文来自【农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图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10年提升7个百分点(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10年提升7个百分点

八月上旬,中国农科院宣布,由国家重点培育单位组成的“华西牛”选育技术创新小组。经过43年的联合研究,我们的科研人员已经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肉牛新品种,对于提高我国肉牛产业的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我们在农业技术上的突破,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农业和农村部科学技术教育司司长周云龙表示,中国对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54.5%增加到了2021年的61.5%。

使餐桌更加丰盛

近几年,我国已培育出一批节水、节肥、节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水稻、强筋弱筋小麦、高蛋白高油大豆、高产机收优质优质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玉米种子机收品种在短期内完成了3300万亩的推广,而“中麦5051”则是解决了优质节水品种和优质品种不耐低温等技术难题。目前,全国粮食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6%以上,95%以上的是自主育种的品种,实现了中国粮食的主要使用中国种。

今年是大豆、玉米混合栽培的首个年头,优质品种的推广仍是重中之重。今年六月,农业部在山东禹城召开了“大豆、玉米”混合栽培观摩活动。禹城市房寺镇的“新邦”种植合作社,今年全部都是“齐黄34”。刘厚鑫表示,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宜于带状栽培,具有较高的坐荚率,适宜机收;其蛋白含量达42%,产量较高。禹城市农业局副局长饶泉钦介绍,禹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的带状栽培,采取了由国家统一供应的方式,保证了优质的大豆和玉米品种的分布。

“我国的肉牛产量正在逐渐提高。然而,我国的牛肉生产仍然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部分原因在于我国的肉牛品种生产性能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主任李俊雅指出,作为大型牲畜,由于世代间隔长,繁殖效率低,生产模式复杂,繁殖资料难以采集。通过联合选育和技术创新,“华西牛”在育肥期的平均日增重达1.36公斤,其主要生产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不仅要依靠品种的创新,而且要依靠本地的优势,还要依靠良种的培育。赣西黑山羊之乡,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针对传统的纯化、复壮落后的问题,该乡与中国农科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将江西农业大学的博士后工作站引入,共同创建了“基因芯片创新基地”、“智能兽医“120””等科创平台。全村每年有将近十万只的黑山羊出栏。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协会的专家指出,我国畜禽养殖品种的良种化和国产化比重每年都在增加。近几年,国内已成功地培育出了京红、京粉、京海黄等自主生产的蛋鸡品种,并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到2021年末,我国已有3个新的“圣泽901”白羽肉鸡新品种获得国家认可,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主要畜种核心种源的自给率已达到75%.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山东寿光这个蔬菜之乡,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农业生产设备正在向规模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寿光有一个智能玻璃大棚,面积达120亩。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春江的研究小组,采用120多项专利技术,将荷兰式温室的高利用率与寿光的高效节能结合在一起,使其能耗超过荷兰式的50%。寿光市农业和农村局局长王立新对记者说,目前寿光已经发展到了7代大棚,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已经普及。

根据农业部的最新统计,全国设施农业面积4270万亩,超过80%,其中81%是设施农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和花卉研究所主任张友军表示:“设施种植和露地种植相结合,基本上可以保证全国的蔬菜供给,使北方人在冬季不用再吃老三样了。”目前,我国北方已普遍采用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北京,广东,山东等地, LED智能化的高效率、低能耗的 LED工厂也逐步得到推广。

科学技术在提高养殖业的质量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猪—沼—菜”、“大水面生态”、“稻、渔”等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为适应国家不断增长的肉蛋奶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全国规模养猪场的机械化程度已超过70%,奶牛养殖场100%机械化挤奶,乳和乳制品的质量已接近欧盟水平。

从种植到养殖,“绿色”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农业与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书秦表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呈现出由低阶到高阶的动态演化过程。首先是去除污染,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达到洁净。其次,要提高质量,做到原产地的绿色和优质的产品。第三,提高效率,使绿色成为一种内在的推动力。目前,我国已实现了76%以上的畜禽粪便和86.7%的秸秆综合利用。

更有创意的力量

今年五月,世界上第一艘大型智能化渔业作业船“国信1号”在山东青岛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海洋渔业由传统的农耕方式向现代工业的转变。每年可生产3700吨优质鱼,比吉林省查干湖一年的产量还要多。深蓝渔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这一“大国利器”的支持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深蓝水产技术创新联盟是全国农业技术与技术创新联盟的重要成员。2014年12月,由农业部牵头组建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并组建了包括优质奶业、棉花等76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参与联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已达数千家,有效地扭转了各大科研机构的单一经营状况。

我国乳品工业技术体系构建了我国乳品生产技术体系,以解决我国乳品转化率低、乳蛋白率低、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乳品技术中心副主任刘长全表示,通过该系统建立的“金钥匙”技术示范培训,已为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人员1.27万人次。

奶牛生产技术系统是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实力为中心,与农科院合作,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并探讨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新型科研和推广机构。在政府长期的稳定支持下,该系统致力于突破共性技术、集成关键技术、成熟配套技术,10年来共研发出4475个新品种、9375项新技术、1363项新工艺。

“以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功能农业为核心,围绕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农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南京农创中心党委书记周蓉蓉表示,“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在去年12月通过的。中心设有孵化展示基地、办公载体、人才公寓等。其中,仅在2021年,就签订了2054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

南京农创中心是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近几年,相关部门在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等5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了“农业硅谷”。

周云龙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农业高层次的科技自主发展,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编辑于 2022-08-18 16:54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