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财经百科>太平人寿福寿连连(太平人寿福寿连连交满了可以全部取出来吗)

太平人寿福寿连连(太平人寿福寿连连交满了可以全部取出来吗)

财都网2023-01-01 02:02:07财都小生

上市险企开门红“产品战”看点:“特意推新”转向“升级保障”(1)

2018年已经收官,2019年1月份的开门红“产品战”已经到来。但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一些转型走在前面的大型上市保险公司不再单纯为开门红推出某种特定产品,而是将竞争点转向升级产品的保障功能。

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通过产品升级或调整产品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度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保险业结构调整进入更广更深层次的一种体现。2019年,保险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开门红产品保障属性再升级

今年开门红产品与往年不同的是,上市险企不再单纯为开门红推出某种特定开门红标签产品,而是审时度势地进行升级策略。

从长城证券整理的国寿股份、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太平人寿这5家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来看,各险企2019年开门红产品逐渐从理财型向长期保障型转型。

从不同公司来看,国寿股份推出国寿鑫享金生年金保险A款以及国寿鑫享金生年金保险B款等产品,升级保障功能;平安人寿推出高端产品财富金尊、金玺人生和金瑞人生等产品;太保寿险推出鑫满意等产品;新华保险宣布推出行业首款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专项保险 推出3套特色鲜明的保险产品计划,以丰富产品组合体系,为客户提供全程、全面、全家的风险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推出卓越智臻终身年金保险和福寿连连等产品。

“2019年开门红产品落地,行业整体时点晚于去年,管理层淡化时点考核,长期利好行业稳定发展。国寿股份率先于去年12月上旬完成开门红第一轮鑫享金生系列试销,预售新单约为350亿元。平安人寿则坚持“产品结构多元化、支持机构稳健发展”策略,合计22款产品丰富产品线深度。”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提到。

刘文强认为,产品结构调整会使保障型产品、健康险产品大幅增加,理财险型产品相对减少。但短期内,2019年开门红仍然是以理财型产品为主,开门红的第二阶段将是看保障型的产品的角逐。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预计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人寿2019年首月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9.0%、3.0%、-11.0%和-14.3%,主要受制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下滑的影响,但在长期保障缺口存在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保障类产品的需求依旧可期,储蓄托底、加码保障或将成为未来开门红的主流形态。

总体来看,上市险企积极部署2019年开门红销售,以年金型产品为主,理财与保障均有销售,保障类产品在开门红销售中的重要性提升。

健康险或成开门红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上市险企开门红产品保障属性的提升,各险企加大健康险的推动力度,该险种或成2019年开门红保费增长的新动能。

2018年行业健康险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出市场对健康险需求旺盛。2018年行业健康险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16.79%升至11月份的23.22%,自去年6月份以来,逐月同比增速均高于15%。月度同比增速持续向好,下半年各月平均同比增速为41.06%,10月份的同比增速为45.54%。

从各上市险企已经披露的去年数据来看,健康险也呈现快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健康险业务收入148.11亿元,同比增长114.50%,占比远高于2017年中期的7.7%,高达14.8%;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收入446.91亿元,同比增长40.04%,是除年金险以外增长最快的险种;中国人寿健康险业务收入480.9亿元,同比增长28.84%,占保险业务的13.34%;新华保险健康险业务收入222.29亿元,同比增长33.9%,健康险拉动了保费收入的增长。

从监管导向来看,134号文规定了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原则,强调保险要以保险基本原理为根本,重点发展长期保障型险种,各大险企也因此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型产品,加大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推动价值率不断提升。以中国平安为例,长期保障型保单的新业务价值率大幅领先于其他产品类型。按照首年保费的统计口径,2018年上半年,长期保障型保单的新业务价值率高达93.6%,价值率远领先于电网及其他渠道。

长城证券研报认为,总体来看,健康险保费销售的相对回暖为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行业回归本源的大背景下,保障型产品处于景气周期。

太平人寿福寿连连(太平人寿福寿连连交满了可以全部取出来吗)(图1)

停售!43家险企,约145款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仅2月就有60余款集中下架...(2)

停售!43家险企,约145款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仅2月就有60余款集中下架...

首发于行业资讯这波

增额终身寿“停售潮”

①仅2月就有60余款集中下架

全年停售增额终身寿约145款

②监管划“三大红线”

下架的产品很多增额比例超3.5%

③To消费者

还有150款2022年新产品在售

1

增额终身寿“停售潮”

仅2月就有60余款集中下架

1. 2022年至今,43家险企停售145款终身寿险!

虽然,“炒停售”这个事情在行业已经司空见惯,但其实,每次停售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比如,2021年年初掀起的重疾险停售潮,背后是因新版重疾定义公布,进行的产品升级。

详见《新版重疾定义和发生率表》。

再有,2021年中旬“百万医疗”的停售潮,背后是短期健康险新规下发,再次强调短期健康险不能保证续保!

详见《短期健康险花式续保描述全否,不符合要求产品2021年5月1日前全部停售》。

近两月,在保险人的朋友圈广为流传的,莫过于一波又一波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停售的消息。

那么,这波停售潮的影响有多少,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对消费者来讲需要关注什么呢?

今天,我们通过整理的终身寿险产品停售数据,跟大家聊聊这波增额终身寿停售潮的故事。

2. 60余款增额终身寿险,近2月集中下架!

首先,据“13精”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至今,共有165款终身寿险产品停售,其中,万能、分红等新型寿险产品20款。

根据对其余145款产品,条款中保额的相关规定梳理,大多数都属于增额终身寿险范畴。

而且,从时间上看,仅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就有63款终身寿险下架。

其中,60款都是增额终身寿险,占全年下架终身寿险产品的36%。

所以,大家近期看到保险人的朋友圈,广泛宣传的增额终身寿险的停售潮,就是从11月开始...

2

监管划增额终身寿“三大红线”

下架的产品很多增额比例超3.5%

1. 银保监会划定增额终身寿“三大红线”,不符合的产品立即下架!

从险企的角度看,从2022年至今,共有43家险企停售145款终身寿险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增额终身寿,详见本文第一张图。

其中,信泰人寿、百年人寿、瑞泰人寿、大家人寿等公司,下架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较多。

这背后与这些公司依托近年来增额终身寿险的热销,大力主推相关产品有关。

而且,这些公司下架的产品大多都是在2021年和2020年开发的居多,一方面说明这些公司布局增额终身寿较早。

另一方面,恐也与早期开发的产品,存在一些监管点名的问题有关。

毕竟,11月和12月,这60余款增额终身寿的集中下架,主要源起于2022年11月中旬,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的《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

通知要求各家险企立即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凡是存在下述三项问题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一是,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

二是,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

三是,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

2. 监管连续多次通报产品问题:增额利率超过3.5%,存在噱头营销...

监管之所以严控这三条,可能是想从源头杜绝增额终身寿险的销售乱象,也防止险企盲目追求规模,忽视利差损风险。

比如,此前监管就曾多次对人身险产品问题进行通报。

其中,提到一些公司销售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存在保障程度低、长险短做、变相理财等风险。

同时,还指出一些公司的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相混淆,详见《2022版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

为帮助消费者厘清增额终身寿险的相关概念,精算师协会也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大家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

其中,就提到“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话语,但这里的3.5%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

3. 这批集中下架的增额终身寿,不少增额比例都超3.5%!

所以,这波下降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可能多少触碰到前文提到的,监管给增额终身寿划定的“三大红线”。

①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这一点就有不少险企涉及。

“13精”在梳理这60余款停售的产品中,发现至少有25款的增额比例超过3.5%。

比如,上图就是某寿险公司停售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增额比例高达4%。

其他的增额比例还有很多在3.99%、3.8%、3.7%,如果大家想看这些产品的具体增额比例,可以文末留言。

②就是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

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险企,本身投资规模和方式有限,投资收益率的波动较大。

详见《2021年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

再加上,现在低利率环境延续,更容易出现成本收益倒挂的现象。

据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介绍,2021年寿险业利差仅为0.3%。

根据上市保险公司年报数据,截至2021年的过去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基本保持在5%左右,但2022年,由于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和震荡下行,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率可能低于长期精算假设的5%。

详见《这十年·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5.28%!难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所以,这次增额终身寿的停售潮,主要还是源于监管出手整顿市场乱象。

3

To消费者:这波停售不必慌

还有150款2022年新产品在售

1. 消费者关心的两大问题:已买的产品,和未来的产品?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关心的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已经购买的产品影响如何?二是这批产品下架后还有好的增额终身寿险么?

对于已购买的产品,大家不用过多担心,一直以来,监管都要求险企对任何停售的产品,要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这一点即使是曾经被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也不例外!

详见《与安邦的结束接管不同!一批职业经理人获批“掌舵”,华夏、天安寿、天安财、易安,破产重整,资产包转让,陆续进入下一阶段!》。

其次,这批下架产品的数量看上去虽多,但是,如前文所说大多都是早期开发的产品,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

而且,单从2022年新开发的终身寿险产品看,就有170款之多,其中,150款都属于仍旧在售的状态。

这些产品中还有很多大公司的产品,而且,也都是增额终身寿险,增额比例也有3.5%。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那增额比例不重要,关键是现金价值能不能有之前的产品高。

是的,近期股债双杀,基金亏损,理财破净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增额终身寿险有确定收益,且收益还不少,确实吸引了一众消费者关注。

但是,对于高收益和高风险,大家也要有自己的判断。

毕竟,相信一切稳赚不赔,没有风险都是不切实际!

这一点,在11月22日开幕的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回应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时也有提及。

这个问题下期我们再细聊~

2. 产品停售一直有,未来会越来越好...

最后,要说的是其实产品的停售一直有,大家也无需过度解读。

从2015年至今,终身寿险停售的产品就有958款之多,2017年的时候停售的产品比现在还多。

如前文所说,无论何时停售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但都为行业向好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2015年和2017年的时候,停售的终身寿险大多是分红和万能型产品,与当时的“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有关。

总结而言,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文章,能够了解这次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停售,背后源于监管出手规范市场。

所以,这些产品的停售,并不会影响大家的既有利益,从未来角度看,也能让行业更规范的同时,降低风险。

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好的投资资产确实难得,而保险产品作为长期投资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大家也要谨慎认真选择产品。

最后,说句闲话吧,哈哈,这是“13精”为2023年寿险业“开门红”系列写的第二篇文章。

之前的是《2023年开门红“银保”为王,连续4年增速超10%,年末规模有望突破1.3万亿,头部险企纷纷发力打造“新银保”~》一文。

后续,我们还会继续从渠道、产品等方面,再跟大家聊聊~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css-1any501{box-sizing:border-box;margin:0;min-width:0;max-width:100%;height:auto;background-color:#FFFFFF;width:40px;height:40px;border-radius:50%;}行业资讯保险圈儿的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