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财经百科>最严征信即将上线【速看】

最严征信即将上线【速看】

财都网2023-01-12 05:31:01财都小生

央行第二代征信系统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最严征信即将上线【速看】(图1)

1月10日,据国是直通车报道,央行征信中心方面证实,第二代个人征信系统暂定于1月20日上线,在此前会有一段维护期。

第一代个人征信系统“漏洞”不少

时间回到2006年。

彼时,央行的征信系统正式在全国联网运行。

从那时开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个人征信报告作为最主要的信用评判依据。

一旦上面留下了负面记录,是真的是会影响信贷的获批,甚至可能无法再从任何机构获得贷款。

然而,受数据覆盖和及时性方面的众多限制,

第一代个人征信帮着金融机构挡住了大部分有“黑历史”人的同时,也让一小部分“老赖”成了“漏网之鱼”,甚至有些人专门找其中的“漏洞”来钻。

比如,旧版征信报告中只会显示还款状态,且信用卡连续三次(或两年内累积六次)逾期还款才会产生不良记录。

这让“以卡养卡”成了可能,也就是大家口中“卡奴”所干的事。

这类人往往办很多张信用卡,待到这张卡的还款日期到来后,便通过对另一张卡套现来还款。

如果只是一时资金周转不过来,这样的行为倒可以理解。

但是他们却因为习惯了这种还款方式,而在花钱方面失去了约束和节制。

待到收入连分期的利息都还不起的时候,就会沦为 “逾期不还”大军中的一员!

不得不提的还有“假离婚买房”。

在旧版征信报告中,夫妻双方的共同房贷会记录在主贷一方的名下,另一方的征信报告中则不体现该负债。

所以很多家庭为了再次购房时享受低首付,往往采取假离婚的方式。

比如2016年8月下旬,由于市场传言上海市将于当年9月出台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方案,

于是,上海多个婚姻登记中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协议离婚高峰,

以至于上海杨浦区民政局不得不采取措施,一天离婚登记仅放出50个号!

对比之下,即将上线的第二代个人征信便很好的堵住了这些投机取巧的“漏洞”。

二代系统覆盖面更宽 时间跨度更长

据介绍,第二代个人征信,记录的信息将更全面,时间跨度也会更长:

新版征信内容更细化。除借贷之外,个人欠税情况、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信息首次被计入征信,就连手机欠费、水电费缴纳等生活情况,也都会被记录;

新版征信内容新增“共同借款”信息。除了当事人自己的负债情况外,其配偶的负债情况同样会被体现出来;

新版征信的信息更新也更及时,还款记录则由2年延长至5年。

可见,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征信系统,将使每个人能隐藏的信用信息越来越少。

“黑历史”的难以掩盖

新版征信报告中,信用卡的信用记录不仅包括还款状态, 还有逾期状态、还款金额、还款时间等多种数据,让“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有“假离婚买房”,新版征信报告对夫妻双方负债情况的体现,会使 离婚后的非主贷人同样因为房贷记录在身,继而无法实现低首付购房。

那么如此严厉的第二代个人征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对于一个爱惜自己信用的人来说,这自然没啥大的影响。

甚至还因为相关机构能靠此看到你更详细的信用数据,而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但对于那些不爱守信用的人来说,麻烦就大了。

“黑历史”的难以掩盖,会让其过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日子,就连自己的子女也会跟着受牵连!

新闻链接

信息采集边界引发热议

个人征信已经像一张网,渐渐将人们日常生活各个维度信息网罗其中,但信息采集边界也引发热议。

去年末,市场传出北京公租房违规将纳入征信、探索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等消息。一位接近金融监管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要警惕征信数据采集边界,以必要原则收集,不能随便收,否则是对老百姓隐私的极大侵犯。对献血等行为纳入征信,他认为不能用个人道德衡量征信水平,目前这些信息对金融活动也没有影。

谈及征信信息采集边界和扩宽维度的利弊,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记者表示,征信是有边界的,并不在于越多越好,而在于当前征信系统所拥有的信息,是否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如果可以充分反映,那就没有必要再去涵括更多维度的信息。

“拓宽征信纬度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在于,拓展的某一维度,正好可以弥补当前征信信息的某些缺失,从而有利于我国征信系统的完善。不利的一方面在于,过度拓展无关的征信信息,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同时,过度的无关的征信信息,反而将弱化征信系统的准确性,造成无关的误差干扰,进而对某些人群产生不利的征信影响。”何南野称。

对于应如何防范信用机制被滥用?何南野认为,一是央行征信系统应强化对征信要素的研究,注重对关键征信要素的提取,而非强求面面俱到,以提升征信系统的中立性和准确性,提升投入产出比。二是监管部门对纳入征信系统的行为信息要进行充分的论证,防止无关的征信信息、有可能对公众信用进行误导的信息、难以界定的征信信息被纳入征信系统。三是对某些纳入征信系统的涉及民生的征信信息,应提供给民众充分的申诉渠道,要根据民众的申诉理由,考虑一些非客观因素,最终做出对征信信息的维持或更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