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股票公司>雷军卖出逾3亿股小米股票(雷军卖出逾3亿股小米股票油罐车)

雷军卖出逾3亿股小米股票(雷军卖出逾3亿股小米股票油罐车)

财都网2023-01-02 02:11:57财都小生

雷军再立造车flag,小米股价年内跌幅已超五成(1)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埋头造车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时不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自己对于电动汽车的看法。

据媒体报道,10月20日,雷军在外网发博文称,与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制造门槛大幅降低,3万个零部件高度模块化,电池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80%(未来至少有50%的成本下降空间)。

“因此,我认为电动汽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形式。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行业演变为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厂商手中。”雷军写道。

他还表示,相信当电动汽车产业成熟后,世界前5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雷军称,“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跻身前五名,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随后媒体进行了报道,“雷军称小米成电车前五才能成功”的话题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不过,话题底下很多网友纷纷“拆台”,表示“小米11问题解决了吗?”“卖1000万夸张了,11主板事不处理好,卖出10万辆估计都难!”

雷军上一次谈造车目标是在今年8月份,年度演讲中他透露,小米汽车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结合这次的前5目标,有汽车行业博主表示,蔚来也说2030年要做到世界前五,留给国外品牌的名额只有三个了。

此前媒体报道称,近期蔚来创始人李斌在接受德国媒体访问时表示,当前的SUV需求很高,但蔚来看到了人们对小型汽车的需求,公司将推出一个子品牌,所供的汽车型号是为全球大众市场设计的,价格低廉。

李斌称,两年内,蔚来的汽车销量将迅速增加,希望到2030年成为世界前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10月13日,AITO问界官微公布的一段视频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预测,未来中国汽车主力玩家不会超过五家。

显然,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激烈已成业内共识,而且每一玩家都铆足了劲,希望自己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就雷军的提出目标而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汽车最终能否跻身世界前5的位置尚不好判断,目前来看,100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也是个难以达到的数字。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1487.5万辆,其中零售新能源汽车387.7万辆。即便是眼下的新能源销量龙头比亚迪,1-9月份累计销量也才117.53万辆,距离1000万辆仍然遥远。

而且不同于蔚来和问界已经上市销售,今年3月份,小米在2021财年报表中披露,小米汽车预计要在 2024年上半年才能正式量产。

今年8月,小米汽车透露自动驾驶领域首期规划研发相关投入已有 33 亿元。10月初,又有媒体曝出“雷军透露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正式下线”的消息。除此之外,再无小米造车进展的最新消息。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雷军就电动汽车发表见解时,小米集团股价在近期创下了两年以来的新低。截至10月20日收盘,小米集团收报9.11港元,涨1.9%,总市值为2279亿港元。

年初至今,小米集团跌幅已达51.8%。有市场观点指出,小米股价跌跌不休,除了受股市大盘的拖累,还有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

10月18日,调研机构Canalys披露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最新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换机需求一再延长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继续下滑,同比下跌9%,跌幅与二季度持平。

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其中,苹果是本季度前五名中唯一一家实现同比正增长的厂商。

此前的8月24日,汇丰研究发表报告指出,小米次季经常性净利润21亿元,按年跌67%,主要受累智能手机出货量低迷及毛利率收缩。

该行表示,即使季节性呈正面影响,因内地市场竞争更激烈及海外市场需求低迷,故对于公司下半年展望持更保守看法。

汇丰研究预计,小米将会继续大力投资于汽车业务,并将小米今明两年经常性净利润预测下调分别9%及1%。该行还表示,将小米目标价由10.1港元下调9.9港元,维持其评级为持有。

雷军卖出逾3亿股小米股票(雷军卖出逾3亿股小米股票油罐车)(图1)

小米变阵,雷军和新二号卢伟冰的新考题(2)

小米变阵,雷军和新二号卢伟冰的新考题

小米手机如何站稳高端,小米汽车又将如何按时量产上市?

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雷军发布的一封全员信,再次宣告小米高管层变阵。

其中,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将于月底退休,作为高级顾问继续为公司服务,小米集团总裁一职将由卢伟冰接任。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于今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继续在合伙人委员会继续支持和推动公司战略发展。

换言之,不久后,小米初期的八位联合创始人,除去辞职的黄江吉周光平二人,和已经退居或即将退居二线的林斌等五人,将只留雷军一人奋战在一线。

如今,小米高端化战略刚刚经过三年探索,并未站稳脚;被寄予厚望的造车业务,也尚未迎来收获期;小米股价也已回退到官宣造车前的低位。

“风雨飘摇”之际,再遇高管层“退休潮”,雷军和他的小米,显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八大金刚只剩雷军坚守一线,高管层“一二代交棒”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并入驻银谷大厦,从中关村保福寺桥的银谷大厦起步,到望京的卷石天地,再到清河的五彩城。

这一成长历程,有林斌、洪锋、王川、刘德、黎万强、黄江吉、周光平这七位创始人一直陪伴在雷军身边,他们也被外界誉为“八大金刚”。

自2018年开始,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变得极为频繁。

2018年4月,黄江吉、周光平辞去小米公司职务,他们遗憾地未能见证小米上市以及搬入科技园新家;同样在2018年,小米新设集团组织部,刘德担任该部部长后基本告别业务一线;2019年,林斌出任小米集团副董事长后也鲜有露面;2020年6月,黎万强卸任小米旗下多家公司高管职务。

不久后,伴随洪锋和王川退出业务一线,小米八位创始人中处于一线的便只有雷军一人。

此前,王翔曾在高通工作过13年。2015年7月,王翔加盟小米并成立小米国际部,在他的带领下,小米海外业务迅速成长。

于是,雷军在全员信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翔总自2015年7月加入小米以来,先后参与组建了知识产权、国际业务、法务、战略合作等团队,并对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11月晋升集团总裁后,带领团队不断建立、完善相关体系,在提升集团体系化综合治理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7年多来,翔总为小米倾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

王翔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小米之所以能够成功,核心是效率和创新,但是曾经高效的扁平化结构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小米。”用雷军的话说,小米内部的管理开始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

为了解决管理层“缺人”的问题,雷军开始大量招募外部人才。卢伟冰便是雷军“三十次顾茅庐”请来的“牛人”, 雷军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终于请到了卢伟冰。”

在小米内部看来,王翔退休、卢伟冰履新更像是小米内部一二代高管层的权力交替。“今天分享的一系列消息,对小米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宣告了,小米管理层实现了顺利的交棒迭代,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好了准备。”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

虽然出身康佳、天宇朗通以及金立等手机公司,但也并不妨碍卢伟冰被小米重用,甚至创造了四年连升四级的惊人速度。

雷军在此次的内部信中对卢伟冰不吝赞美:“伟冰和我相识多年,有着手机行业的丰富经验以及杰出的行业影响力。2019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业业,有口皆碑,从Redmi品牌负责人,到中国区总裁,再到统领中国区、国际部和印度区三大战区业务,伟冰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集团管理团队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主业失速,又陷裁员风波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的“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本年度第三季度的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000万台左右。其中,小米的市场份额跌到了13%,较比2021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下跌了17%,出货量更是下跌了190万台左右。最终,小米被苹果超越,跌至第五。

此前,小米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营收、净利双下滑局面。

虽然在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止住了下滑的颓势。但是在最新财报中,呈现给大众的仍是一个全面“失速”的小米。

今年三季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25.14亿元,同比下滑11.1%;IoT 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为190.58亿元,同比下滑9%,环比减少3.8%;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为70.7亿元,同比减少3.7%,环比增加1.4%;当季总营收为704.74亿元,同比减少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1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9.1%。

小米两年前发布的11系列,仍面临严峻的质量质疑,雷军急需靠着最新力作来站稳“高端”定位。

于是在12月11日,小米刚刚发布了13系列新品。在发布会上,雷军照例“全面对标苹果”,在屏幕、设计、性能、温控上,不仅是对标甚至在许多方面胜过了苹果。在最新发布的全员信中,雷军对小米13系列的评价是“高端战略经过三年探索,刚刚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之作”。

就是这样一份答卷,也难言完美。有用户在微博发文投诉,小米13系列宣传重头戏中的摄像头“后置主摄起雾”。

不止于此,发布会后不久的裁员风波,再一次将小米拖入舆论中心。

事实上,在第三季度财报会上,小米总裁王翔就表示,自今年年初,小米便坚持“降本增效”,并表示,为了明年整个业绩的提升,小米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为了“降本增效”,裁员显然是见效最快的一招。根据相关消息,小米的此番大裁员,涉及手机部门、互联网部门以及中国区,个别部门的裁员比例达到75%,而整体裁员达到6000人。如果按小米9月底的32609的中国员工总数来计算的话,这次裁员的整体比例接近20%。

对于传言中“6000人、20%”的大裁员,小米方面称之为“谣言”。小米称实际的裁员比例10%左右,并“对被裁员工进行了N+2的补偿,年假折双薪”。

100亿美元造车不容有失,仍要面临资质等问题

雷军在内部信中提到“造车大业”时说,“我们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也一直超预期,我们对2024年上半年顺利量产上市充满信心。”

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公司上下都在以2024年量产为目标,雷军更是把自己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小米科技园,时刻关注小米汽车新进程。

自2021年3月官宣“100亿美元造车”后,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和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2022年4月,小米汽车北京工厂所在地正式开工建设。

除了按照规划推进汽车工厂的建设,关于技术的储备,小米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着。截至2022年中,小米汽车专利总数已超过200件。这些专利既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和电控系统,也涉及智能座舱以及车联网等领域。

而除了自身专利外,小米在投资方面也是下了重本。为了全面推进造车进程,小米投资了大批和新能源汽车相关公司,涵盖了芯片、自动驾驶、动力、制造、智能座舱、车后服务等整个新能源产业链。

在造车进度条开始滑动后,小米在半导体、动力电池、激光雷达等领域猛下投资,截止2022年初,小米已经投资不少于40家企业。除此之外,小米还把朋友圈扩展到上下游产业链。上市企业奥联电子曾表示,已经进入小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供应商体系。博俊科技、美力科技等也相继表示,正在和小米汽车零部件方面接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挡在雷军面前的仍有不少问题。

“资质”,显然是第一大拦路虎。今年8月,据彭博社报道,由于小米取得独立生产汽车的许可证有所延误,小米正在和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相关事宜。随后,又有市场传言称,小米可能会在2023年6-7月获得造车资质。

其次,是造出类似“小米手机”那样,被市场寄予“10万元以内”的电动车,还是像小米手机那样冲击“高端”,也是雷军不得不再三思考的问题。

根据行业内相关信息了解到,小米造车的第一款车为纯电轿车,整车售价上限高于30万元,定位中高端车型。并且有高低版两个配置,其中低配车型计划搭载400V电压平台,搭载磷酸锂铁刀片电池;高配版计划采用800V电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

而想要立足高端市场,自动驾驶也是小米必须下重注的发力点。

在8月11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以视频形式公开其自动驾驶技术路面测试情况。路测场景包括高速、城市、泊车等,测试功能包括主动选择车道、进出匝道,并线超车、避让障碍物、记忆泊车等。据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测试视频中,很少有“一镜到底”的镜头,很多都是经过剪辑拼接而成。另有相关媒体报告,小米自动驾驶业务已由原定的全栈自研或将暂时转为供应商方案。

造手机冲击高端尚且“经过三年探索,刚刚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之作”,造车显然也需要下一番功夫。

只是,留给雷军的时间,似乎只有一年半了。

小米手机如何站稳高端市场,小米汽车又将如何保证“2024年上半年顺利量产上市”,是摆在雷军和新二号人物卢伟冰面前的当务之急。

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集团正处于全新阶段的起跑线上。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动集团高端化战略,并推动集团业务聚焦和“精兵简政”,进一步提升集团运营效率。

编辑于 2022-12-23 18:55・IP 属地北京赞同​

1 条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