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遭男子灌尿【唐朝的崔荛告诉你答案】
观察使这个官职,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当时全国分为四十余道(省),大的管辖十余个州,小的管辖二三州,分别称之为节度使或称观察使。如果和现在当官的级别套,就相当于省长一级的大员。
有作为的地方大员,都遵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当期满卸任时,老百姓都打“万民伞”来相送。但是如果运气不佳,哪个地方上摊上一个贪官、昏官,老百姓的日子可有的过了。
唐懿宗年间,陕州来了一位叫崔荛的,任观察使。这个崔荛是典型的文人气派,他自以为很有才华气韵,比较清高自负,其实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家伙。
他到任上以后,眼高手低,整日和一些文人探讨诗词歌赋,道德文章,从不下去了解民间世情。
崔荛
这年陕州地区大旱,当地农民颗粒无收,而官府不仅没有赈灾之意,还屡屡催收钱粮,百姓只好集体到官府请愿。
当百姓们来到府衙,请求崔大人求雨赈灾、减免赋税时,这位崔大人很不以为然,他眨巴眨巴眼睛看着这些请愿的百姓,指着院子里的繁茂的大树说道:“此尚有叶,何旱之有?”意思是树叶子还这么茂盛,哪有大旱的迹象。由此认定这是一群刁民,无事生非,欺瞒上官,该打!于是,这些请愿的百姓们全都被打了板子,包括放他们进去的小吏,都被狠狠地处罚了一顿。
崔大人
崔大人的这个做法,让人联想到想晋朝的晋惠帝司马衷,大臣给司马衷汇报下面州县发生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吃,饿死了好多人。他听了很奇怪的问了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他的逻辑是既然没有粟米,用肉糜代替有什么不可以呢?因为每天吃够山珍海味的皇帝,认为肉糜是最低级的食物了。他不知道在连粟米都吃不到的百姓家里,肉糜也许是终身未见的奢侈品。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说明他有一颗善心。
百姓
可是崔大人给老百姓的是什么呢?是板子。是否比白痴皇帝司马衷的表现还差劲?此时的百姓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终于明白了,官府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人看。他们为何叫草民。那就是跟路边的小草没有什么区别。你说这时,能不怨恨官府吗?于是后来就发生了民变。
当时河南的民变,尤以王仙芝为首。关东大旱,不但没见赈济,朝廷的租税徭役照样要交,百姓们完全没有活路了。王仙芝揭竿而起,874年在濮阳发出檄文,斥大唐官吏种种不堪。他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
造反固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既然生存底线早已被突破,老百姓就只能选择这种最后的自我保护方式。苛政猛于虎。如果你不想被虎吃掉,就只能把虎打死,二者必居其一!
义军
不久,王仙芝派派起义人员来陕州联络,壮大声势,陕州军民一齐冲进府衙。崔大人一看刁民和乱兵来了,吓得浑身筛糠。此时也顾不上平日里文人的那些斯文了,撒腿就跑,一口气跑出去十来里地。
后来实在跑不动了,想歇息一下,于是到一个庄户人家去讨碗水喝。谁知让这家庄户人家给认出来了。心想,好个青天大老爷,你也有今天。你让我们吃树叶啃树皮,今天我也让你喝点“神仙水”吧。
于是拿出一个粗瓷碗,掏出阳具,直接一泡尿给浇了出去。把大海碗装的“浮流浮流”的,端给了这位省部级高官。这位崔大人当时就傻了眼!这,这,这是给人喝的东西吗?
但是一看庄户人家那欲杀人的眼光,立马哆嗦起来。心想,名节和命比起来,根本没有可比性,咬着牙喝了一大碗“神仙水”,捂上嘴就逃遁了。
老农
但他终究没有跑掉。后来被王仙芝的义军俘获,要拔掉他的胡须,剪掉他的头发。这也是要命的处罚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能说毁就毁呢?这位崔大人拜伏在地,痛哭求饶。看到这么一个迂夫子的狼狈样,众人哈哈大笑。
要不说老百姓还是善良的,不是官府逼迫,谁能干造反的事?大家觉得这位崔大人也就是清高一点,不了解民情,平日里还真没有什么恶行,就放过他一马。最终,他保得一条小命。
他任职的地方是没法呆了,只好夹着尾巴逃回朝廷。朝廷以失守罪把他贬到端州,任了一个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级别。
不知道通过这一次的教训,这位崔荛大人到了新地方,能否洗心革面,做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呢?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