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财经快讯>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

财都网2024-10-22 02:55:55财都小生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1)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2)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3)

文/B12 仇蝶

隔着八小时时差,硅谷密探创始人李攀在视频电话里打了个哈欠。

白天与美国团队开会,晚上和在中国的运营伙伴沟通是李攀的工作常态。

名副其实,这个「密探」在硅谷,团队不大,加上三个创始人团队,一共11人,但每天能保持高质量科技、创投圈最新资讯、活动、分析类原创文章。期间特斯拉新车发布等大直播也不会错过,每周晚上还会有线上专题分享,刚过去那周的是「以太币」跨境访谈。

李攀自嘲,他们的parttime员工的战斗力丝毫不亚于fulltime的,所以才有现在的「硅谷密探」。而早期这个「密探」更是靠全世界各地的Volunteer「供养」。

这个「密探」组织确实给众人带来了不少来自硅谷一线的最新动态和各类「八卦奇谈」,但别忘了,「密探」本身就藏了不少秘密。

前不久,这个「密探」刚接受了中科创星领投的300万天使融资,最新估值2000万人民币。

地域神秘感也好,融资效应也罢,这次「硅谷密探」顺利吸引了众人目光。

只是我好奇,在国内科技媒体林立的现状下,这颗新星凭什么能聚焦这么多眼球。

「协同供养」催生的新锐「密探」

「我们是早期项目,投资人最看好的是我们这个团队」。李攀对于投资人的示好,很有底气。

创始人李攀,20岁就进入了创意领域,曾在奥美、阳狮等国际顶尖传播公司担任要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林日、秦备也是潜在硅谷的科技、媒体专业人士,履历丰富。

「我们核心成员都在硅谷公司做过产品,我之前做产品设计,秦备做开发,林日也是连续创业者。」

上至创始人下至员工,从产品到技术,从市场到运营,硅谷密探的现有的员工似乎都是「最佳人选」。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4)

创始人团队,左一:林日 ,中:李攀 ,右一:秦备

最初,硅谷密探更像是个业余的「兴趣爱好」,在做的过程中李攀发现很多科技媒体做得挺宽泛的,对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很少。但这种横向的比较分析是最快深入了解一个产品的方式,既然有这样的需求,又没有人去做,李攀决定把这份「兴趣爱好」做大,当个事儿去做。

硅谷密探分析的第一个产品是Pinterest,从整体UI设计、为什么去用瀑布流、整个搜索为什么要做这样等等一系列维度进行分析之后,李攀团队得出了一些好玩的结论。在没有粉丝基础的情况下,第一篇文章7K+的阅读,让他们很兴奋。

在正常维持用户运营、活动跟进的同时还要保持每天原创更新是件费事费力的事情。三个「兼职人员」来做,显然不够。

「真心非常感谢硅谷密探早期的协作者们,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可能硅谷密探很难熬过最初写稿的日子。」

硅谷密探的内容生产是类PGC的方式 ,从选题、框架、设计、呈现等一系列环节都是协同完成的,这种「维基百科式」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文章的质量。这也为后续的社群运营奠定了基础。

至今,硅谷密探在内容生产上仍然保留了这种「协同供养」的方式,作为自己团队原创内容之外的重要补充。

这让我想起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的「小老婆们 」,「女票们」7X24小时全天候各种爆料;还有那个自称八妹却是哥的「八卦互联网金融」也是开启了各种外挂模式,有了各路粉丝的「爆料」助攻,八卦战斗力全线升级。

在遍布美国、欧洲的协作者的支持下,硅谷密探顺利「上道」,有效避免了早期内容生产不稳定的问题。

不会花式深扒的密探不是好媒体

不同于「华尔街见闻」编译式的内容生产,硅谷密探的所有文章都是自己生产,独家解读。36氪这类科技媒体,早期都是从翻译国外博客开始的,由此不难想象中国科技爱好者对国外最新动态资讯的渴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核心信息源。

既然中国人对这样的信息「饥渴」,对趋势和方向有焦虑,硅谷密探顺势开启了「花式深扒」模式,当然随时「外挂」,接受「外援供养」。

信息差、时间差、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硅谷密探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琢磨出了一套系统玩法。

如果说早期的「硅谷密探」在内容上缺乏系联动,在几个月摸索后,李攀团队逐步确立了「读硅谷,看硅谷,去硅谷」的整体目标策略。

「读硅谷」是第一步,通过精选海量科技资讯,借助团队独特的分析视角来提供有价值的深度解读。其中剖析硅谷最新最有商业创意的App,智能硬件等产品是「硅谷密探」的天然优势,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硅谷的很多盛事,我们都在现场,活动没结束或者刚结束,我们就能拿到一手消息,迅速整理发布。」有种国内记者跑发布会的即时感,不过人家的是「原装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李攀要求「一小时内必须出稿」,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抢速度永远是媒体的本能。

从硅谷密探的公众账号上可以看到,现在的内容生产相对稳定,每天推6-7篇不等文章,涵盖硅谷热点事件动态、新奇产品体验、在线直播。

最新一篇电子墨水纹身的黑科技文章介绍让众多想纹身的人瞬间沸腾,各种脑洞大开的YY也是让人哭笑不得,最后作者一句「只在愚人节卖」,破灭了所有人的幻想。

什么和鲨鱼共眠、Apple Watch表带体验、盲人眼镜、智能健身衣、数字货币以太坊、智能床,手指滑动的也是脑洞扩容的过程。这些自带传播属性的文章为硅谷密探带来了不少用户。

「看硅谷」则更直接,通过在线视频访谈的方式,连接硅谷进行跨境互动,每周一次。硅谷密探已经邀请了VR游戏、VR教育、智能供应链、比特币、IM等若干领域的硅谷CEO参加。「每期选题我们会提前进行策划,然后设定一个要解决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视频在线直播」。为了实现直播的可控,硅谷密探自己还开发了一套直播平台体系,最多可以容纳两三千人同时在线。

每次分享都会沉淀一个线上微信群,这是硅谷密探维持与用户深度链接的重要「阵地」,20万粉丝大部分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找到自己的「兴趣组织」。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有尝试只为做最好的连结」

从早期定位服务互联网创投圈到现在面向泛科技人群,硅谷密探正在全力服务自己锁定的用户群体。

原创优质的内容是核心竞争力,这点上,李攀和其他两位创始人意见高度一致。入驻头条号创作空间,与罗辑思维的合作开专栏。在他们的规划里,硅谷密探不仅要能生产最好的内容还要把传播价值最大化。所以,在内容多渠道分发上,硅谷密探会尝试开拓更多合作伙伴。

头条号给予的优势推荐资源让硅谷密探的内容可以达到更多的人群。这对硅谷密探早期内容影响力的打造效果很明显,「有时候头条号的阅读比微信都要高很多,最多一篇达到了80w+。」

头条号创作空间拓展总监刘晨认为,在众多科技类媒体中,硅谷密探自带特色:「核心内容团队都在硅谷,硅谷是全球科技行业的创意中枢,发自硅谷的一手观察,对于科技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讯。」

而未来,李攀打算让用户为这种资讯的价值买单。对于微信内容付费阅读一事,先前微信有流出过版本,但没有人敢清晰尝试,风险太大。「我们是光脚的,不怕他们穿鞋的,付费阅读的事情硅谷密探肯定会去尝试。反倒是电商变现,我们不会轻易尝试,至少目前不会。」

想想也是,这样一个带着鲜明极客、科技感的媒体,商业变现的第一步就是去卖东西,哪怕是最酷炫的高科技产品,感觉总还是有点怪怪的。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科技媒体,链接硅谷和中国,现在我们想先把媒体影响力做大,然后再发现其中的需求和服务 。为其他人提供价值,自己也会有价值的。」

李攀告诉我,硅谷密探的粉丝大多有一个「硅谷梦」,他们希望能去国际顶尖的互联网产业里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此硅谷密探正在积极创造机会,据悉已经和硅谷最大华人猎头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帮助国内工程师以最低的成本直达硅谷,进入独角兽公司。

虽然这块业务才刚起步,相较于「读硅谷」「看硅谷」,显然这部分的商业价值更直接。不过这样的商业之路,天花板也很明显,存量空间有限,而且一旦涉及线下,模式会非常重。

被问及硅谷密探是否会考虑成立基金去投硅谷的一些早期创业团队?李攀的回答很简练:「未来,硅谷密探会有很多可能,我们不排除会这么做,但现在我们还是想把内容的价值最大化。」

虽然刚拿完钱,李攀丝毫不敢松懈。「现在硅谷密探还处于密集用时间阶段,要跑快一点才行」。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5)

- 20160405 No.1143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6)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7)

李攀最新博客【这个「密探」在硅谷和中国之间搭了座桥 还是「全员供养」】(图8)

戳「阅读原文」,B12更多的精彩文章就跳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