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都网
主页>财经快讯>博导教育【“双减”下如何开展美育教育?博导爸爸王新《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给了答案】

博导教育【“双减”下如何开展美育教育?博导爸爸王新《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给了答案】

财都网2024-11-14 02:50:29财都小生
博导教育【“双减”下如何开展美育教育?博导爸爸王新《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给了答案】(图1)

王新《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图书封面。

红网时刻新闻7月8日讯(记者 喻向阳)近日,湖南宁乡籍作家、云南大学博导王新教授创作的美育教材《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据王新介绍,《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每一章节均由古诗而起,却不拘泥于古诗本身:由诗及画,以画读诗。书中所挑选的40余首诗词均是侧重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理的中国古典名篇,如《泊船瓜洲》《游子吟》《相思》《别董大》等,而所挑选的绘画也皆是中外经典名作,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梵高的《杏花盛开》、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

“在对女儿的艺术启蒙中,打开了诗词与书画相契合、相融通的欣赏之门,这样一部融通诗画鉴赏的美育读本也是为更多的青少年、教师和家长所编写,希望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王新说。

“诗教就是博雅教育,也是中国人传统的美育方式,但在今天的语文学科里,诗词往往被当做了应试内容和作文工具,而以艺术学科为主体的现代美育体系里,诗词则被拒之门外,艺术审美价值被大大低估,我们应当重拾汉文字语言艺术魅力,打通我们的感官,重新学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王新说。

王新在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不厌其烦地介绍如何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甚至还将孩子的美育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给出了一份别出心裁的“观草指南”。

“在‘双减’政策落地和学校大力开展美育教育的背景下,这本书的上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王新说。

评论家宋家宏教授认为“这本书作为‘父范学校’的教材非常好”。

王新认为,鲁迅先生在五四期间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出一个概念“父范学校”,有“师范学校”教人们怎样做老师,应该有“父范学校”,教人们怎样做父亲。

“我写这个书,其实也是受到鲁迅先生、丰子恺先生、傅雷先生影响,尤其傅雷先生,大家如果看过《傅雷家书》,就会看到一个艺术教养优雅、品味幽微的爸爸,怎样苦心孤诣,和孩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傅雷卓尔不凡的艺术人文品味自然就影响了傅聪的精妙绝伦的钢琴演奏。他们都是‘又美又好的爸爸’,所以现在我们要当好父母,首先就要向这些好爸爸、好妈妈学习。”他说。

王新的童年到初中,是在湖南乡下一个叫瓦子坪中学的地方,那个学校背靠花木葱茏、绿竹漪漪的青山,俯瞰黄金荡漾的万顷香稻,尤其教室边上有两株数百年的桂花树,一到八月,清香四溢,花蕊飞扬。

“这为我日后爱美要好,研究艺术,种下了瓷实的种子。”他说。

王新回忆,初中时代,有一位刚从长沙大学毕业的刘渊老师,他带回来一整套《沈从文全集》,20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沈从文很流行。当他读到沈从文的文章时,我就被他的文字所吸引。

“在那些朴素优美的文字背后有一些非常吸引我的东西,我发现他所描绘的风土人情和我的现实生活是那么接近,我向往的中那些隐约的美好的东西,全被他用文字表现出来了,他对美的敏感,对生命的虔诚,现在想来,对我的文学写作和艺术研究,影响深远。”王新说。

作者简介:

王新,(1979.08—),湖南宁乡人,现为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华文促会美育分会副主任,《江汉学术》编委,云南大学“东陆学者”,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云南大学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获教育部、中国文联、云南省政府、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人民文学》等全国文章奖励10项,在各大报刊发表术论文、作品1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摘,从事艺术史论与视觉文化研究。著有《诗画乐的融通》(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新星出版社,2014)、《孤往雄心:发现“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清水才华:关于乡土与艺术的风雅笔记》(东方出版社,2018)《德国学派艺术大师全显光谈艺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20)等。